管理能力是需要培養的,只是這個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始于員工身居管理崗位的時候,陳春花認為人人都要成為管理者,不管他有沒有這個素質。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其實這個話題有一點不好回答,為什么說不好回答呢?因為人人都要成為管理者,不管他有沒有這個素質。
首先,他必須得管自己。其次,他還得管他必須承擔的責任。
只要他在社會上有一個角色,他就得承擔責任,一旦承擔責任,就涉及到管理了。所謂管理,在某種程度下要取得結果的,你承擔這個責任,你就需要取得結果。
我們怎么能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具有管理者素質的人?總體上來講,有3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他對責任、對目標承諾的能力。有些時候你會發現,有些人是很具備管理能力的,但是他不是特別能對目標或對責任去承諾,有時候遇到壓力就跑了,他不是沒有能力解決,而是覺得沒有必要,所以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維度,他能不能發現別人的優點。作為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要去集合大家的優勢。德魯克對管理者的定義我挺喜歡的。他說,管理者其實自己是沒有績效的,他的績效取決于他的上司和他的下屬。很多人可能不會當一個好的管理者,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老是看到別人的缺點,這種時候你就沒辦法做一個好的管理者。
第三個維度,他自己的耐受壓力能力和他的思維方式,也就是他個人的基本素質。一個特別能耐受壓力的人,往往很有可能去當一個好的管理者。同時他不能只是耐受壓力,他還要有一種比較好的思維訓練,就是始終相信問題能解決。只要有問題,就能有解決方案。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基本上從這3個維度來看就可以了。
新晉管理者需要加強哪些訓練?
如果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還要分層。
高級管理者承擔的東西和責任都特別的大,可能對他的訓練要求會不太一樣。基層的管理者,以下幾點會比較重要:
第一項,計劃管理能力。這一項是比較重要的能力,因為“計劃”就是解決你每一個目標怎么去匹配資源、怎么去安排動作、怎么能讓大家不要離散到離這個目標很遠的地方去的問題。
第二項,溝通,他要能把意思講清楚。有些時候,我們看管理者不好,是因為他講不清楚事情,表達不清。這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因為所有人都要聽你的指令。其實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溝通,你指令要清楚,別人才能執行。
第三項,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稱之為復雜問題簡單化。這一項對于基層管理者,沒有像前面那兩個要求那么高。你能不能做計劃來實施和部署?你能不能溝通清楚,讓大家明白做什么?這兩個占比會更高。但是它一樣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他得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因為復雜的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也無法出績效。如果他發現同時有六件事很重要,這時候他就要取舍。取舍的時候,不光是重要一個維度,可能還有時間維度、代價維度等等。復雜問題簡單化,但是比較前兩個它相對的占比小一點,因為他面對的復雜程度,沒有高級管理者的那么高。
如果這3個能力的訓練,放回到高級管理者,比重剛好調過來。對于高級管理者來說,最高的就是復雜問題簡單化,第二個就是溝通,讓更多的人相信他。
最近最熱的應該是樂視,我覺得樂視的問題恰恰就在于他最得意的部分是錯的。他一直講他的東西你看不懂,他的生態戰略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所以你看不懂,他也沒打算讓你看懂。
實際上,任何人,如果想成為一個領袖,你就必須大道至簡,必須讓讓人家聽得懂你、看得懂你。所以我當時給樂視的要求是,第一階段描述不清楚就算了,你現在戰略升級,那你就得描述清楚,要用盡辦法把它描述清楚,因為只有描述清楚了,才有更多的人愿意跟你站在一起。
所以,基本上管理者的能力訓練,就是這3個。理論上來講,就稱之為技術能力、人際能力、概念能力。只是從基層到高層,它的占比會變,對更高級的管理者來講,概念能力要更強,對基層管理者來講,技術能力要更強。他們都共同有的是,你要讓大家跟隨你去做事,這就是溝通能力。
如何訓練管理中的溝通能力?
其實溝通能力最核心的應該是,你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說話,不要去專注于你的目的。
我寫過一本書,《大學生的七項修煉》,改版之后叫做《高效能青年人的七項修煉》,為什么從大學生擴充到青年人?因為編輯看完之后,他們覺得很有用,很多公司的新員工入職都是用這本書。所以干脆就不叫大學生修煉了,直接就定義叫做高效能青年人。
其實我們在溝通當中,最直覺上的錯誤就是先入為主的概念,你會設定立場和答案,恰恰是這一點導致你沒有辦法傾聽、沒有辦法去知道別人想什么,那你的溝通是不太可能有效的。如何能讓溝通變得更高效?我在書里專門寫了一章快樂溝通,其實也有蠻多的方法,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特別需要大家去表達,你就盡可能的傾聽不同人的說法。單就電梯這個例子,你至少心里知道,噢,原來一件事情實際上至少是有四種答案的。
所以第一個要求就是,你要學會傾聽,而且是不要帶自己的先入概念來傾聽。
第二,你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如果你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那你就不要過多的去談自己的目的。在這里我也講一個故事,甲乙修禪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我自己影響很大。
甲和乙去修禪,兩個人都是煙鬼,50天下來受不了,兩人就約定去問師傅能不能吸煙。甲進去問完之后,師傅打了他50大板,肯定是不能,乙進去之后出來就吸煙了。甲就奇怪說是不是師傅偏心,就問他。
乙說:“你是怎么問師傅的?”
甲說:“我去問師傅說,修禪的時候可不可以吸煙?”
師傅說:“你已經在修禪了,為什么你的心還想吸煙呢?”
于是就挨打了。
乙很聰明,說,“師傅,我吸煙的時候可不可以修禪呢?”
師傅說:“當然可以了,任何時間都應該修禪”。
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溝通角度。
溝通的時候,你的目的不重要,理解別人的立場才重要。當你理解別人的立場之后,你就很容易和他達成共識,如果你只是強壓你的目的給他,就很難達成共識了。
當然,語言的表達也很重要,你得用人家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像我現在是做學術研究的,學術研究的很多東西為什么大家都聽不懂,因為你用的是學術語言。比如對企業來講,他會說“我活下去最重要”,這就是企業的語言,而我們學術的語言叫“可持續性最重要”,這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你要面對的聽眾不同,你就需要調整這個語境。
互聯網環境下,年輕管理者的挑戰有哪些?
可能不只是年輕的管理者,所有管理者都得面對。雖然現在組織很分散,人跟組織的關系好像變得更加動態,但你也會發現,平臺的力量越來越強。
為什么平臺的力量越來越強?因為現在實際上是一個影響力經濟的時代,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影響力來組織各種資源,這個影響力個體是做不到的。
組織之所以強大,就在于它有一些能力是個體不能具備的。如果個體完全能具備,就不存在組織這種形態了,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組織這個概念的。
所以說,表面上看是更松散了,但實際上平臺的影響力會更大,只不過這個平臺也是一個非??斓谋坏倪^程。一個組織想保證它的影響力比以前要難,但是,個體想完全靠自己更難。
所以,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來看的話,作為管理者,就要接受的這樣幾個事情:
第一,你要接受人是會流動的。如果你能接受人會流動這件事情,你可能就不會專注于怎么去控制人,而去專注于你怎么讓這個平臺的影響力更大。
第二,要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他要有更大的能力來反向吸引人,他要更加包容,來吸引不同的人進來。
第三,他要很清楚組織未來的方向和吸引力。因為只有這個東西才能夠吸引更多人。
反過來,剛才是他跟組織站在一起,如果他站在組織的另外一面,在這樣的一種大背景下,他要想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其實還是要考慮一個有競爭力、有影響力平臺,而不是太相信他自己的能力,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中層管理者如何爭取老板授權?
基層、中層、高層,他管理的職責是什么。
第一種人,基層的管理者。他要做的工作就是保證輸出的品質,因為他會影響整個公司的成本,他會完成公司的短期目標,他會對公司當期的盈利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基層管理者是管這幾件事情,就是管品質、管成本、管銷售額的完成、管當期的盈利。某種意義上,對一家公司來講,其實基層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差,那基本上公司就是差的。
第二種人就是中層。中層的核心責任只有兩件事情,人力資源和內部效率。中層決定了整個公司的人力資源狀態,因為中層面對的是所有人,所以就等于說,如果中層不強的話,整個公司全體員工的狀態都不會太強。因為我們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基本邏輯就是,績效的70%左右是由你的直接上司決定的,而不是由這個公司決定的。
所以你常常會看到,像華為這么好的公司也會有很爛的員工,其實他招進來的員工,起點能力是差不多的,為什么進來就變了,因為有一個不太勝任的直接上司。所以中層第一個職責是人力資源。
第二個職責就是公司的整個內部效率。中層實際上是決定這個公司所有流程的效率、溝通的效率、信息傳遞的效率,還有部門之間的協同效率。所以整個公司人力資源的水平以及效率是中層決定的。
第三種人,高層。高層實際上是決定公司的兩件事情,第一是公司的整個長期發展,第二是整個投資回報以及市場的影響力。
我為什么先這么回答呢?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你剛才說的中層,如果他這樣考慮,就說明這個中層的這個定位是錯的,那些問題不應該是他考慮的。
他身處在這個公司里,第一,他必須得接受老板做完的決策,不管對錯;第二,他要做的是讓上下的效率最快、溝通成本最低;他要支撐所有的基層,獲取基層的績效。
新手管理者要做好哪些心態準備?
對于管理者來說,有一個梯隊訓練。
一開始,你要先學會管自己,學會管自己最主要的是學會會跟別人合作;第二步,要學會管別人,管團隊;第三步,學會管組織;第四步,學會當領袖。一般是這四步。
學會管團隊,你就要知道團隊的特點,團隊的特點基本上就是:人數不多,能力互補,不希望有層級和結構。如果你知道團隊這些特點,可能你就知道,新晉的管理者他要做什么了。
第一,他要學會服務于別人。以前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他完全可以不管別人,他就把他的業績完成就好了,現在他第一個轉變就是要幫別人完成業績,這對他是一個比較大挑戰。
第二,他要能協同大家,就是要讓不同能力、不同風格的人在一起工作。
第三,他要解決問題。以前你搞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現在是別人搞不定的事情給你,那你就得去解決問題,但是你解決問題又不能用原來的那個方法。比如說:行行行這些你都別做了,給我做吧……你會又退回到前面那個業務員了。所以他必須要解決問題,但不能自己去解決,必須安排大家一起來解決。
第四,要學會按照規章制度來做事情。因為他是要帶一組人了,所以他就不得不去學會那些章程、規定,也就是他所做的事情,都要有依據。即使你這些東西都搞定了,如果不合規還是不行,所以對他的要求就比較高了,要有規章制度,要按章行事。
當然,還有一個對新晉管理者的要求,跟高級領導者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新晉管理者“就事論事”就可以了,就是覺得這件事該怎么解決,講清楚,不用再琢磨后面的事情。但是高級管理者要“就事論點”,你得把背后的邏輯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