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時候,筆者在一家鄉鎮企業的外墻上看到一則至今仍覺得特立獨行的宣傳標語:爭名奪利多奉獻。
當時的感覺絕對是振聾發聵,耳目一新。
想想那是個什么年代?鄉鎮企業不要說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是在東部沿海,也還是正在被提倡的新生事物。
在這之前,我們所受的教育一直是要謙讓,特別是在名利面前,特別不能有任何的非分之想,特別要表現出一副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樣子,哪怕你恨不能一個箭步地沖上去。
可眼下倒好,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提倡員工要爭名奪利了,豈不令人暗暗地感到吃驚?
更何況,既然你都在明目張膽地要求員工爭名奪利了,為何還要裝模作樣地奢談什么奉獻,你這不是在自相矛盾嗎?
矛盾嗎?一點都不矛盾。
矛盾在于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我們如果能深入其中,能深入領會其中的奧妙,就不難發現,這一貌似矛盾的爭名奪利多奉獻,正好可以拿來作為對狼性文化本質的最生動、最恰如其分的寫照。
爭名奪利指的是對外。對外,所有員工就需要義無反顧、當仁不讓地爭創名牌,奪取利潤;就需要大膽地奪,大膽地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能有絲毫猶豫、絲毫的憐憫之心,要心狠手辣,無商不奸,為富不仁,貪婪,陰險,詭計多端,出爾反爾,不擇手段;只要動機是好的,是為了公司利益,就沒有任何的禁忌。
多奉獻指的是對內。對內,所有員工必須一改如狼似虎的咄咄逼人之勢,必須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一個都不能少;要純真如嬰兒,清心如和尚,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要一切聽老板說了算,老板給多少,你就拿多少。最好拿的時候還要順便謙虛上兩句,諸如老板你對我太好了,謝主隆恩什么的。
典型的雙重標準,對外是一套,對內是一套。
簡直是對我們前面所講的中國企業狼性文化四大共同理念的高度概括,簡直是神來之筆,得來全不費功夫也。
對外,奉狼性文化四大理念為圭臬的企業要的是獨立、攻擊型的員工,嗜血、殘忍、狡猾、敏捷、機警、剽悍、勇猛、專橫、強勢、舍我其誰、唯我獨尊,唯利是圖。
唯其如此,才可能實現吾家吾族企業的贏利目標。
對內,奉狼性文化四大理念為圭臬的企業要的是順從、依附型的員工,安靜、傳統、穩重、老實、本分、聽話、簡樸、無我、無私、無欲則剛、小心翼翼、亦步亦趨。
唯其如此,才可能滿足吾家吾族企業的管理需要。
完全是基于雙重標準的雙重人格。
我們是不是對此太熟悉了?我們會不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國古代一出又一出的皇帝和大將軍的故事?
還是來看一下歷史的大屏幕吧!
當奉旨出征之日,皇帝真情期待他的大將軍能集關羽、張飛的武和諸葛亮的文于一身,打遍天下無敵手,橫掃千軍卷如雪,智勇雙全,如狼似虎,十八般兵器樣樣上手,《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孫臏兵法》、三十六計、七十二變,無一不知,無一不精。
當班師回朝之時,皇帝對大將軍的要求隨即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能不能帶兵打仗已經不重要,關鍵在能否堅持皇帝的領導?能否讓皇帝老子放心?赤膽忠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不驕傲自滿,不討價還價,不三個一群五個一檔地說悄悄話因此成為皇帝篩選大將軍最重要標準。
面對強敵,皇帝需要的大將軍是一頭令敵人聞風喪膽的狼;
面對自己,皇帝需要的大將軍是一只讓他能酣然入夢的狗。
是的,沒有錯,一面是狼,一面是狗,或亦狼亦狗,外狼內狗。今天要你是一匹狼、一把刺向敵人的匕首的時候,你就得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明天用完了,要你是一只看家的狗,你又得老老實實地在倉庫里呆著,不能露出半點的鋒芒,不能有絲毫的不滿。你得嫻熟而自如地轉換于兩者之間,游刃有余地扮演好兩種角色。
對外的狼性、獨立和攻擊型人格、爭名奪利是老板所欲也,對內的狗性、順從和依附型人格、多奉獻亦老板所欲也。員工具有對外的狼性,能幫助企業開源,是魚;員工具有內在的狗性,有利于企業的節流,是熊掌,老板就是想魚和熊掌兼得。對外的狼象征一棵搖錢樹,對內的狗象征一只聚寶盆;狼狗一體化,利益最大化。
狼狗文化才是中國企業狼性文化的本質所在(特別提示:狼狗文化中的狼性和狗性,都只是人情化的狼性和狗性)!
大凡看不到這點,以為自己打了幾個勝仗,跑回幾筆業務就得意洋洋,就目中無皇帝、無老板,就真把自己當狼看;回到朝庭、公司也內外不分地嗅覺敏銳,也東聞聞,西嗅嗅,聞到肉香也狼膽冒天地撲上前去;皇帝、老板的龍顏大怒了,他還不肯罷休,還要不畏皇帝、老板地敢于亮劍。不見棺材不掉淚,這些不言放棄的大將軍和員工,自古就只有飛鳥盡后良弓藏;狡兔死后走狗烹的命。
這也怪不了皇帝和老板,誰讓他們搞不清狀況,拎不清形勢,不知道狼狗文化說到底還是我們根深葉茂的德治文化,官本位文化,或者扯德治文化的被子,蓋人治文化、官本們文化的腳呢?